牧场闲情 第34

老徐想起早上带来的几株小苗,立刻转身回去拿了小苗放到章驰的脚边。

章驰看了一下,再向四周看了一看,觉得这附近就不错,于是拿了铁锹随意挖了几个坑,每个坑离着七八米远,把几株小苗子放了进去,填上土踩实了之后浇上一点水便算成了。

做好这些,那边的饭还没有好,章驰骑着赤焰山在牧场里转了一圈,主要是观察一下这两天他洒下的水,看看有什么地方没有洒到,还有就是看看自己新起了围栏,有没有被破坏。

什么事都没有,牧场里一片太平。

回到小土坡上,吕阿姨便招呼章驰过来吃饭。

章驰拿着自己的碗来到了吕阿姨的小餐车旁边。

中午有鱼,吃的便是铁锅炖鱼,两条大鱼被剁成了鱼段儿,放在大铁锅里红烧,不说别的了,光是这味儿就已经引得章驰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。

“吕嫂子,没有想到您做鱼的手艺是这个……”。

一个工人吃了一口鱼,便赞起了吕姨的手艺。

“说的你好像以前没吃过似的”吕姨很开心,不过别人夸她做的菜好,心中自然是开心的。

章驰现在还没有吃上,因为他来的晚,也不好意思插队。

不过现在章驰的注意力不在鱼上,而是在吕姨面前的那口大锅上。

铁制的锅台,上面一口中式的大锅,这锅可不小,直径得有七八十公分,还带一个小烟囱,非常的方便。

老徐也没有摆出老板的架式,他和章驰一起站在队伍的最后。

“这灶哪里买的?”章驰问道。

“这东西淘网上多的是,怎么,你也想来一个?”老徐见章驰喜欢这个灶张口便道。

卓驰点了点头:“嗯,瞅着挺方便的”。

“你确实要弄一个,这东西用着方便,煮菜和以前的老灶差不多,柴火灶烧出来的菜味道不是煤气灶可以比的”老徐说道。

“这样吧,你也别买了,等这边的活干完了,这灶就送你了”老徐大方的说道。

章驰哪里肯要这个,到不是他嫌弃人家用过的,而是不合适,人家给自己干活最后自己还得讹人家一个灶,这叫什么话啊。

“算了吧,等我去买一个就是了”章驰说道。

正说着话,已经轮到两人了。

“要饼子还是要米饭?”吕姨问老徐。

老徐转头问章驰:“你吃饼子还是吃饭?”

章驰伸头看了一下,发现灶台上摆着一个大铁盘子,盘子里放着一摞子死面饼子,饼子一半光一半上挂着鱼汤。

会吃的人都知道,这种饼子是最好吃的,饼子吸收了鱼汤的咸鲜,那味道真是一想就流口水。

“给我来一块饼子吧”。

作为一个混饭的,他也不好意思逮住好吃的猛吃,于是便要了一块饼子。

一块饼子,配上一段大鱼段儿,光这鱼段怕不是就有小半斤重,除了鱼段之外,还有一勺子鱼汤。

盛好了吃食,章驰学着工人们一样,随意找个地方坐了下来,把盆子摆到了地上,就这么吃将起来。

吕姨做的鱼不错,无论是咸还是鲜都属于家常水平,远不出上次她做的红烧肉的水准高。不过作为一个工地烧菜的,这样的水平也该属于天花板级别的了,放到国内在马路边上经营一家小馆子,也能撑的起场面的。

这水平比一般人好,但是比起大伯章友良来说就要差一些了。

不过这样比较也不合理,章友良是专业厨子,人家吕姨只是一个工地小厨娘,这样比也有点不公平就是了。

章驰吃了个饼子,还来了半碗鱼汤泡米饭,混了个肚儿饱。

工人们吃的就多了,大家都是干的体力活,不多吃点撑不住这么大的工作量。

一锅子鱼与饭,全都吃了个精光,大家伙吃完后都拍着肚皮,找了地方躺着休息,准备下午的工作。

捡了个炉

下午章驰没什么工作,现在牛也不需要他放,更不要他喂什么料,满牧场都是到腿弯子的草,牛甚至都不用低头,就算是躺在草地上,也可以吃到饱。

吃完饭略微休息了一下,章驰开始杀鱼,准备晚上招待坎农的饭菜。

饭菜说到底就两菜,一个是烤鱼,另外一个章驰准备了牛杂锅子,牛杂自然是华人超市买的,一般老外超市可没有这些东西。

牛杂什么的都是半成品,只需要水泡泡,稍微洗一下便可以了,卖的时候人家已经帮着处理过了。

最主要的活儿就是烤鱼。

章驰从水箱里拎出了那条最大的鱼,直接用刀背敲晕了这家伙,然后开肠破肚,取出了鱼肚子里的内脏。

正在忙活着呢,吕姨走了过来。

“小章,要不要我帮忙?”吕姨热情的问道。

章驰连连摆手:“不用,不用,我这点小活就不必麻烦您出手了,你这刚干完活,好好歇一会儿”。

“忙习惯了,没什么休息不休息的”吕姨说着便拎了个小板凳坐在旁边,开始帮着章驰剥起了大蒜头。

章驰说了几句,见老太太硬是要帮忙,也只得由着她了。

杀鱼,章驰不算是老手,但也不是新手,处理的干净利落。

“你以前干过厨子?”吕姨一看这章姓的小伙子就知道以前肯定在厨房里耗过一段时光,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娴熟的杀鱼手段。

章驰笑着回道:“我大伯就是开餐馆的,我以前在他的馆子里帮忙,十来年了学了一点毛皮”。

“你这可不是毛皮”吕姨赞了一句。

把鱼给整干净了,接下来就是开背,这么大的鱼不开背,背的厚肉就不可能入味,而且烧的时候也费事,外面的肉都干了,里面的肉可能还没有熟,所以这一道工序是不能少的。

把鱼开了背,再把鱼翻过来,切断一些鱼骨,这样可以把整条鱼都展开,让原本一条圆滚滚的鱼身,展成一个面。

在外面打上花刀,同样便于入味。

整好这一切,把鱼身上的水份尽量擦干,放着吹上一会儿小山风,让鱼身上残留的水份消的七七八八,章驰便准备腌料。

吕姨对这道工序十分感兴趣,见章驰调料,她便开口问。

这东西章驰也没有藏着掖着,这味料是大伯自己研究的,主要是辛辣口味,如果是请一般的美国人他是不准备拿出来的,但是请坎农就无所谓了,到不是歧视他什么的,而是坎农不光吃辣,而且嗜辣。

用生抽老抽配上清水把料和开,成一种糊糊状,章驰把景晾干的鱼从树杈上取了下来,里里外外全都抹上一层料糊,又用手揉了分钟,保证每一块露出的鱼肉都被料给抹到,这才重新把鱼挂在了树杈上,由着风与料,在大自然的环境下,产生最美妙的碰撞。

“等等,我拿笔记一下”。

吕姨说完拿了笔,坐回到小凳子上开始问章驰,料该怎么配。

“这是辣椒粉,用的不能太多,我这边选的是国内两湖产的红椒,味道正,这个是川地的麻椒,这个跟个人口味来,这是茴香,少用一些……”。

章驰把用料还有份量仔细和吕姨说了一下。

老太太记的得认真。

章驰站在旁边看了一下,发现老太太写的字真是太棒了,就这字如果不是亲家看到,章驰还以为是谁写的字贴呢。

“吕姨,您这字写的真是太漂亮了,跟印刷出来的一样”章驰夸道。

吕姨笑道:“写惯了,以前当过老师,后来不当了,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候版书这些东西要求很严格的……”。

老太太一边写字一边面带微笑的和章驰解释起来。

章驰望着老太太在笔记本上用心的记着配料,没由来的问了一句:“吕姨,来这边你和陈伯后悔么?”

吕姨愣了一下,然后冲着章驰笑道:“很多事情也解释不明白,谈不上后不悔的,老实说我和你陈伯不在,很多人估计心里都松了一口气,人家认为你陈叔是个麻烦,巴不得我们早点不碍他们的眼,我们年纪也大了,不是年青人了,到了这边日子过的虽然没有国内的条件,不过也算是不错,够生活就行了”。

章驰听了愣住了,他没有想到从吕姨这里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,从老徐嘴里,这老两口可是亏大了,但是吕姨这边却说的很平淡。

章驰瞅着也不像是说慌的模样。

“到我这年纪,你说生活要多样多样的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,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和老陈生活的不好,要是留在国内会怎么样怎么样。

但其实我们挺喜欢现在的生活,虽然说赚的不多,也没那么多事儿,老陈呢是个急性子,是个眼中揉不得沙子的,以前今天举报这个,明天举报那个,领导和同事几乎得罪了遍,劝他吧,他实在是看不得那些坏人。

你年青不知道那些人有多坏,想像不到的坏……离开了,穷点但是心里平和了”。

“哦!”

章驰揣着糊涂当明白。

不过这话他好像是在哪里听到,哦,国内的时候一个叫什么甲的书记说过,有些人你想像不出他们能坏到什么程度。

“现在日子挺好的,老陈每天有活可干,我呢给大家烧个饭,每天都有事做,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,人与人之间也没什么糟心事儿,活的挺好,像以前我们年青的时候,大家都没这么多心眼,和和气气的,这才活的真实”吕姨平淡的说道。

一老一小就这么一边扯着闲天,一边准备晚餐。

剥好了蒜,洗好了葱,把所有的配菜都准备好,吕姨刚走,章驰的电话便响了起来。

掏出来一看,发现是大伯打过来的。

章驰一接便听到大伯在那头说道:“大驰,这边有个大烧烤炉子你要不要?”

这话问的章驰一愣神:“大伯,您就别操心我这边的事情了,给我买烧烤炉子做什么?我不要”。

章驰以为大伯又给自己买家电置家产呢,于是连忙拒绝。

章友良说道:“不是,我看有人家扔了一个,你要不要,你要是要的话我就帮你运回去,等你有时间过来拿,要是不要的话,那我就不运了”。

“人家扔的?”

章驰心中一喜:这不是瞌睡有人送枕头么,自己刚想着晚上吃烤鱼,现在大伯就给自己捡个炉,这是什么神仙运气。

在大城市,这些东西可能还会有人回收,到时候给你一点钱,然后他们把旧家电什么的弄走。

但这里不同,没有这么大的需求,所以一般这种东西如果实在没人要,那只得交给垃圾公司处理。

这些公司可不会给你一分钱,不光是不给钱,你还得给他们钱来处理这些工业垃圾。

依着东西的价值处理的价格也不相同,少则几块,多则几十甚至还能上百。

所以,这边家庭是有什么东西不要了,通常会放在门口路边。

有的会在上面摆上for free!这样的牌子,说明自己不要了,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直接拿走。

当然了,还有另外一种方式,那就是邻里之间的旧货交换会,就是大家把自家不用的东西拿出来,贴上标签,一般也不太贵,从几美元到几十美元都有,看东西。

如果大家都有心仪的东西,你家这个我要,我家这个你要,也可以以物置物。

不过邻里置换这样的东西一般都是小东西,也很少会有家电什么的大东西。